如果错过了关键的20%的时间,可能会损失80%的收益。
我是左侧买入,也会左侧卖出。刀口舔血的钱,我不去挣。
我个人的风格是,宁可错过,不要做错。
自上而下投资,中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,但坚持了下来,会继续把能力圈打磨地更扎实。
相信大家对基金经理莫海波都很熟悉了 ----万家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、金牛基金经理、近一年平均回报86.84%,自2015年管理公募基金产品以来长期业绩也非常优秀。和很多自下而上选股型的基金经理不太一样,莫海波是自上而下的投资风格,通过行业比较挖掘市场的关注盲点,在价值被低估、市场定价失效时提前买入、左侧布局。他也曾说过,自己的组合持仓在大部分的时间与大部分的基金都不一样。莫海波管理的基金包括万家臻选、万家社会责任、万家品质、万家新兴蓝筹、万家和谐增长,万家价值优势,过去一年为前5只基金平均回报,不包括成立不满6个月的万家价值优势,数据来源万家基金,经托管行复核,截至2020.11.27。完整历史业绩见文末。莫海波于2015.5.6-2020.11.17担任万家精选的基金经理,在其任职期内,万家精选荣获中国证券报于2017.4评选的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,证券时报于2018.3评选的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等奖项。
昨天,莫海波做客北落的师门直播间,长达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,北落的师门犀利提问,莫海波坦率回答。不少投资者都说对莫总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。这也是小编从头到尾,一分钟都不舍得退出观看的直播,所以迫不及待要把这次直播内容完整分享给大家。
1投资风格
01关于自上而下
北落的师门:关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,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上分成了这两类基金经理?
莫海波:我认为主要和基金经理过往的成长路径有关。我偏向自上而下,也是因为在做研究员的时候,就是从宏观、政策这些方面的研究慢慢成长起来。中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,但是一路都这样坚持了下来,现在看来成功率还比较高,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在这个能力圈内把它做扎实,把它打磨地更好。
02关于择时
北落的师门:如何让择时的胜率能够持续下去?
莫海波:其实我也在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,有的时候也需要模型来辅助我们进行判断。只有当个人主观判断和模型判断高度一致的时候,我们才会进行大的择时,就好比2015年5月,2015年8月和2018年底。2015年我们做了三次完整的择时,第一次是在5月份到6月份把所有的成长股卖掉,换入了低估值的价值股,比如银行、地产。第二次是在8月份时候,我们又把仓位大幅降了下来。8月17号开始下跌,5天跌了1000点,这个时候我们又反手抄底了以传媒为代表的成长股。其实主要还是看市场的变化,进行动态的调整。
北落的师门: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去择时?
莫海波:择时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,因为影响大盘的因素,要比影响个股的因素多,而且每一个时期主导行情的因素都不一样。比如2015年5月,是政策出现了转向,8月大跌是因为汇改,2018年下跌是因为防风险去杠杆,2019年上涨是因为流动性开始放松。每一次影响市场的核心变量都不一样,所以择时并不容易。从我们过往的投资来看,70%-80%的机会是把握住了,20%-30%的一些小的波段并没有预判的很准确。我还是要求自己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断和研究,争取能在大的拐点把握住机会。
03关于行业选择
北落的师门:您之前提到不太喜欢机构扎堆的地方,原因是什么?
莫海波:人多的地方,一旦宏观环境或者是某个因素引发了反转,那么出现踩踏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很多人也会问我类似的问题,比如过去三年涨的很好的白酒、医药,为什么在我的组合里基本看不到,这可能跟我的投资风格有关。我的投资框架里面,对于行业和个股的选择要满足四个标准:
1.行业要经过长时间大幅度的下跌;2.行业估值要达到历史的底部区间,无论是和过往相比,还是和海外相比;3.行业中没什么机构投资者;4.行业发生了一些悄悄的变化。
2016年二季度买基建、PPP,2017年买新能源汽车上游,2018年1月份的地产,2月份的军工,2019年三、四季度的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,2020年上半年的成长、下半年的顺周期价值股,其实都遵循了我这四个标准。白酒并没有完美匹配我这四个标准,所以就很难下重手去买。我个人的风格是,宁可错过,不要做错。
北落的师门:目前的市场情况,满足这四个条件的行业和个股是不是不多了?
莫海波:是的,经历了过去两年市场的上涨,很多行业和个股是比较贵了,在我看来部分行业和个股的风险收益比已经不太匹配了。所以如果它不跌下来,我不会下手去买。另外,经历了公募基金连续两年大涨以后,我认为明年可能不能把获取高收益作为一个首要的目标,要降低预期。
04关于左侧投资
北落的师门:能否具体聊聊左侧投资,您在左侧买入,那卖出呢?
莫海波:我是左侧买入,也会左侧卖出。在买入的时候,基本就会设一个目标价格,到达目标价格后我会坚定的卖出。也许卖出之后还会涨20%,但这刀口舔血的钱,我不去挣。比如2017年新能源汽车上游,我在一季度、二季度买的时候,整个市场基本没人关注。卖出应该是在9月中旬,也是卖在了一个比较好的时点。无论后面会不会涨,我获得涨幅足够了,我就会在左侧慢慢卖出。
关于目标卖出价格的动态调整,我只会因为盈利提升对它调整。但如果只是因为估值提升,我是不会对目标价格进行调整的。
05关于操作风格
北落的师门:彼特o林奇曾说,当闪电劈下来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在场,您怎么理解这句话?
莫海波:根据数据统计,股票、基金其实都有一个定律,就是20%的时间贡献了80%的收益,言外之意就是80%的时间可能都是震荡,今天涨一点,明天跌一点。但是如果错过了关键的20%的时间,可能会损失80%的收益。比如2018年底到2019年初,我们当时提出非常明确的观点,那就是2019年一定会是流动性推动市场上涨非常关键的时间点。所以当这个时间点来临的时候,我们就会把抓住机会获取收益。
北落的师门:你的集中度和换手率?
莫海波:集中度在中高水平,换手率不高,因为我们每年就选取几个主线行业进行投资。
2市场展望
北落的师门:怎么看到明年的市场?
莫海波:今年的市场其实可以分两个阶段看,7月份之前是流动性主导的行情,7月份之后的主线是中国对疫情控制的最好,中国经济率先复苏,所以我们看到后面的行情逐渐切换到了顺周期的轨道。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,如果疫苗研发成功,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进入复苏共振。经济复苏以后,我认为流动性会是相对宽松、但边际收紧的环境。明年我认为将是基本面和业绩驱动A股的一年。
北落的师门:比较看好的行业?莫海波: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还是应该有不错的机会。未来可见的3~5年,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成长机会。所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蛋糕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迅速做大,所以很多细分行业的龙头在蛋糕做大的过程当中,可能会出现非常不错的收益。主要还是需要我们做一些前瞻性的判断和研究,包括哪些细分行业的子行业能够跑出来、未来技术路线的变化等等。
北落的师门:但新能源汽车的涨幅的确不小,是不是超出了您之前提到的四个标准?
莫海波:今年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面其实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,以前是政策驱动市场往上走,现在逐渐是需求驱动了。看到这种变化以后,整个市场就出现了非常正面的反应。这种反应到现在,我认为它的估值其实有点贵了。但是刚才也提到另外一面,就是蛋糕做大过程当中,各个细分赛道会有机会用超预期的业绩增速消化过高的估值,所以我们会在各个细分赛道做更细致的研究。
北落的师门:能否分享下您对于地产的投资逻辑?
莫海波:地产其实是完美匹配了我的四个选择行业的标准。它什么时候涨我其实也不知道,但是一旦这个行业开始出现逆转的时候,我相信会有比较好的上涨机会,这就像买了一个免费的期权,它下跌的空间肯定是非常有限。
北落的师门:套用一下您的四个标准,长期大幅度下跌、估值历史底部、机构甚少的确都是,关于第四点,行业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,您能否具体分享下?
莫海波:大家为什么不愿意买地产,一是因为政策,二是担心地产的销售。但是过去几年地产销售的韧性很强,其实它每年都是超预期的。过去几年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,大家很难去看见它基本面比较好的一面。它的基本面其实不错,只是被市场忽略了。所以一旦在某个时间点,政策不再边际趋严,可能就会出现比较好的表现。
3投资与生活
北落的师门:做逆向投资,有没有经历过一些怀疑自己的时刻?
莫海波:肯定有。在2013年做券商自营的时候,买了低估值的地产、券商,但2013年是成长股表现最好的时候,当时对自己也产生了很大的怀疑。但后来我们坚持到了2014年,收益又完全碾压了所有的成长股。
北落的师门:有什么想和投资者们分享交流的话?
莫海波:首先得谢谢一直支持我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,过去这么多年也是会把我心里最真实的感受、想法跟大家来做一些交流。也有朋友来问我该何时买我的基金,从我个人的特点来看,我觉得挣钱概率比较大的方法是,在基金出现一定的下跌、回撤的时候,在底部买入,挣钱的概率比较大,收益的情况比较好。
北落的师门:您是金牛座。网上查了下金牛座的特点,优点是生活有规律,做事有计划,耐性十足,脚踏实地。但是有缺点是固执倔强,您觉得这个描述准吗?
莫海波:还算是比较准的。
北落的师门:万家基金最近几年做的非常不错,能否评价一下来万家基金之后的感受?
莫海波:我们公司还是比较看重长期的收益,并不追求某个阶段的排名需要特别靠前,长期来看结果也是非常不错的。我们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为投资者挣到钱,最好是牛市里面多挣一点,熊市里面少亏一点,甚至不亏。
北落的师门:您自己的钱如何做资产配置?
莫海波:绝大部分还是买了我们公司的基金。
北落的师门:你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什么?
莫海波:自从做了公募基金以后,就没什么爱好了,有时间的话就跑跑步、看看书。
北落的师门: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或者电影吧?
莫海波:我最喜欢一部美国电影其实跟投资没什么关系,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业余时间看了好几遍,叫《24小时》。这个片子也是一个逻辑推进的过程。